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咨询服务

发布时间:2019-01-18  浏览次数:3317次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目标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各级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同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实际,构建“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控制经济活动风险,提高单位运行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具体要求

1.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

2.制定标准化经济业务流程,规范经济活动管理。

3.控制经济活动风险,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再造经济业务流程,预防经济活动风险。

4.内控咨询专家根据单位内控建设情况提出内控信息化建设建议和意见。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成果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

  主要编制内容:

(1)内控手册的概述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编制的目的、编制的原则、编制的必要性、编制的依据、手册使用范围。

(2)单位层面的内控控制主要包含:内控建设的目标、内控控制管理架构构建、内控工作机制、关键岗位责任制、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控方式等。

(3)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主要包含六大模块:预算、采购、收支、资产、合同、建设等项目。各个业务模块应该包含分别确定各项业务的概述、主要业务范围、涉及的部门(岗位)及职责、主要风险、控制目标、不相容岗位的设置、业务关联的经济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矩阵、以及业务控制方法。

(4)流程描述,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流程概述(包含流程主要业务范围、涉及的部门及职责、流程控制目标)、流程图、流程节点简要说明(包含节点和输出的文件)、流程节点详细说明、流程风险控制矩阵四部分。

2.《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汇编》

 主要编制内容:

(1)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要求编写,完善单位现有制度,补充缺失的内控制度。

(2)《内控汇编》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单位层面的内控制度、业务层面的内控制度、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上级文件要求。

(3)单位层面的制度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制度: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专家论证制度、轮岗制度、公示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

(4)业务层面的制度应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公务出差管理制度、会议费管理制度、培训费管理制度、办公楼日常维修管理制度、印刷费管理办法、公务卡报销结算管理办法。

(5)财务管理制度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制度:财务部门职责、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财务工作处理程序、财务收支管理和审批制度、财务报账管理、备用金管理办法、现金与银行账户管理办法、负债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税收管理办法、内部牵制制度、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会计档案管理。

(6)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完善单位实际需要的内控制度。

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主要编制内容

(1)单位内控建设的情况概述

单位目前内控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建设历程和方法概述。

(2)单位内控建设存在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单位内控建设方面存在的风险点罗列并提出详细的风险防控措施(3)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建议

对单位内控建设和下一步执行的方式、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落地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在执行,我内控专家组在提供内控体系建设的同时,会对内控执行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内控体系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变化,每年都应该对单位内控建设做出评估,并完善新的制度、新的流程、改进不和适宜的流程,不断与时俱进。